close

志工、交換生、雙聯學位,流浪是一生的養分

發刊日期:2014.02.17文章點閱:499

 

學習獨立自處是最大挑戰 

在國外生活一段期間,的確能讓人快速成長。這些年輕學生,各學到了甚麼?成功大學外文系四年級學生吳俐萱說,在歐洲,沒有家人幫忙,光是學習生活獨立自處,就是一個挑戰。大三時,吳俐萱去荷蘭萊登大學當交換學生。過去在台灣生活總是媽媽打理好一切,來到荷蘭,自己上超市買菜、煮三餐,她還跟室友西班牙女生學做歐姆蛋,勤於練4、5次,終於練成功。學習獨立,是她在荷蘭的成長修煉。 

吳政亮則在法國雷恩商學院唸書時,天天面對文化的衝擊與震撼。吳政亮發現,法國人非常熱愛聊天與分享。在台灣,台灣學生下課聊等會要吃什麼、看哪部電影;在法國,他的同學們聊嬉皮音樂,聊新選出來的教宗。吳政亮也因為這些寶貴經驗,更堅定自己未來想從事外商工作的志願。他目前在法國工商會實習,已成功踏出一步。 

與異國人民交流 獲得比付出還多 

至於黃婉中,則對歐洲人的國際觀深感佩服。像是賽普勒斯,一個位在希臘旁的小島國家,當地朋友竟主動向她詢問蔣中正和國共內戰的歷史,表達支援「台灣獨立」。她說,當自己無法在地圖上指出賽普勒斯在哪,這些歐洲人卻如此精準知道台灣的事情,讓她當下超震撼。 

「我們無法一直留在當地,但我們可以把愛、物資與公民概念傳遞下去,埋下一顆種子,」呂怡靜表示。西非的志工之旅,呂怡靜學到重要一課──擔任志工不是施捨,最重要的是用同理心與當地居民交流。她發現,自己獲得的,遠比付出的還要多。未來,她想給自己一年的Gap Year(空檔年),擔任長期志工。 

這群有出走海外經驗的台灣年輕人都肯定一件事,當離開台灣,反而更看見台灣,反思自己對台灣的瞭解與熱愛,是另類收穫。吳俐萱強調,「在國外,我就是代表台灣,讓我產生很多反思,重新認識自己。」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曾說:「年輕的流浪是一生的養分。」對於這群大學生來說,一點出走的勇氣,或許就是面對未來的火光。(照片提供:呂怡靜) 

(圖片來源: 《遠見》2014大學專刊)
(圖片來源: 《遠見》2014大學專刊)

【本文摘自遠見雜誌2014大學特刊;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:www.gvm.com.tw】

【立即購買遠見雜誌2014大學特刊:http://store.gvm.com.tw/magazine_information_676.html】

arrow
arrow

    pjisservice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